《滟滪堆赋并序》第三句是: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,弥漫浩汗,横放于大野,而峡之大小,曾不及其十一。
原文:
《滟滪堆赋并序》朝代:宋 作者:苏轼
世以瞿塘峡口滟滪堆为天下之至险,凡覆舟者,皆归咎于此石。
以余观之,盖有功于斯人者。
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,弥漫浩汗,横放于大野,而峡之大小,曾不及其十一。
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,则江之远来,奔腾迅快,尽锐于瞿塘之口,则其崄悍可畏,当不啻于今耳。
因为之赋,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。
天下之至信者,唯水而已。
江河之大与海之深,而可以意揣。
唯其不自为形,而因物以赋形,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。
掀腾勃怒,万夫不敢前兮,宛然听命,惟圣人之所使。
余泊舟乎瞿塘之口,而观乎滟滪之崔嵬,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,固有以也。
蜀江远来兮,浩漫漫之平沙。
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,其意骄逞而不可摧。
忽峡口之逼窄兮,纳万顷于一杯。
方其未知有峡也,而战乎滟滪之下,喧豗震掉,尽力以与石斗,勃乎若万骑之西来。
忽孤城之当道,钩援临冲,毕至于其下兮,城坚而不可取。
矢尽剑折兮,迤逦循城而东去。
于是滔滔汩汩,相与入峡,安行而不敢怒。
嗟夫,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,亦有以用危而求安。
得吾说而推之兮,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。